遭遇交通事故應如何求償? 哪些情況下可爭取不起訴?
交通事故早已成為社會中屢見不鮮的現象,幾乎每天都能見到車禍事件的報導,近期更因高齡駕駛引發的事故而再度掀起社會關注。誰能想到,平日再熟悉不過的道路,某一天竟可能因對方一時的不注意、一個錯誤的判斷,便奪走了一條性命,讓一個家庭從此陷入無盡的陰霾。
一場車禍,輕則造成皮肉之傷,重則終身殘疾,甚至喪失寶貴的生命。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故時,除了即時的醫療與急救外,更重要的,是後續該如何依法爭取應有的損害賠償,讓受害者及其家屬獲得應有的補償。
許多車禍當事人認為自己沒有必要請律師,車禍發生後由保險公司處理即可,或誤以為能夠自行應付,因此不尋求律師協助。事實上,在缺乏法律專業協助的情況下,可能會對「賠償」及「判決結果」產生影響。求償過程中時常發生賠償金額過低、漏未請求其他可以主張的費用等情形。例如,除了醫療費用外,是否知道可以請求其他生活所需費用?甚至在喪失工作能力後,對家庭經濟造成的影響,是否有完整反映在求償當中?
許多當事人在事故發生數月甚至超過一年後,才來尋求法律諮詢。部分當事人早已與肇事方簽署和解書,後來才發現賠償金額遠低於實際支出,甚至未納入生活輔具(如輪椅、義肢)或長期工作損失等費用。到了這個階段再想追訴,不僅難度大增,更可能已經超過法律上可主張的時效。
法律的介入,不僅止於民事賠償的層面。在一些情形下,事故中的駕駛人也可能因此面臨刑事責任,特別是涉及「過失傷害」或「過失致死」等指控。
實務中常見,因行人突然衝出馬路、車輛突發故障、天候不佳或突發狀況造成駕駛無法即時反應,最終導致意外發生。在這類情況下,當事人往往陷入焦慮與自責,並擔心遭到檢察官起訴。事實上,並非所有涉及傷害的車禍案件最終都會進入起訴程序。若事故情節輕微、雙方已達成和解,或在法律上有證據顯示駕駛已盡合理注意義務,則有機會向檢察官爭取「不起訴處分」。
此時,律師的協助尤其重要, 專業律師能夠協助釐清案情與法律責任、蒐集必要證據、評估損害範圍,向對方主張合理賠償或爭取不起訴處分,使生活盡快回到正軌。
如果您或您身邊的親友,不幸遭遇車禍,請記得:保留車禍發生相關資料、就醫紀錄,並儘早諮詢專業律師的意見。
文 / 黃雯琦